747811882

翰林院邊休:

文徵明行書盧仝《七碗茶》

日高丈五睡正濃, 軍將打門驚周公。

口雲諫議送書伩, 白絹斜封三道印。

開緘宛見諫議面, 手閱月團三百片。

聞道新年入山裏, 蟄蟲驚動春風起。

天子須嚐陽羨茶, 百草不敢先開花。

仁風暗結珠蓓蕾, 先春抽出黃金芽。

摘鮮焙芳旋封裹, 至精至好且不奢。

至尊之餘合王公, 何事便到山人家?

柴門反關無俗客, 紗帽籠頭自煎吃。

碧雲引風吹不斷, 白花浮光凝碗面。

一碗喉吻潤, 二碗破孤悶。

三碗搜枯腸, 惟有文字五千卷。

四碗發輕汗, 平生不平事,盡向毛孔散。

五碗肌骨淸, 六碗通僊靈。

七碗吃不得也, 唯覺兩腋習習淸風生。

蓬萊山, 在何處? 玉川子乘此淸風慾歸去。

山上羣僊司下土, 地位淸高隔風雨。

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, 墮在顛崖受辛苦。

便為諫議問蒼生, 到頭還得蘇息否。


        《七碗茶》是唐代詩人盧仝的七言古詩《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》中的第三部分,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帶來的美妙感受,古今中外廣為傳頌。
        盧仝(音tóng 约795~835年),號玉川子,濟源(今河南)人,唐代詩人、文學家,為“初唐四傑”之一的盧照鄰之嫡系子孫。盧仝一生愛茶成癖,被後人尊為茶中亞聖。
        盧仝著有《茶譜》,被世人尊稱為“茶僊”。這首《七碗茶歌》在日本頗受靑睞,並演變為“喉吻潤、破孤悶、搜枯腸、發輕汗、肌骨淸、通僊靈、淸風生”的日本茶道。日本人對盧仝推崇備至,常常將之與“ 茶聖”陸羽相提並論。
        文徵明(1470-1559),原名壁,或作璧,字徵明。四十二歲起,以字行,更字徵仲。因先世衡山人,故號衡山居士,世稱“文衡山”,明代畫家、書法家、文學家。漢族,長州(今江蘇蘇州)人。生於明憲宗成化六年,卒於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,年九十歲,曾官翰林待詔。詩宗白居易、蘇軾,文受業於吴寛,學書於李應禎,學畫於沈周。在詩文上,與祝允明、唐寅、徐禎卿 並稱“吳中四才子”。在畫史上与沈周、唐寅、仇英合称“吳門四家”。
        文徵明在書法史上以兼善諸體聞名,尤擅行書和小楷,其書法溫潤秀勁,穩重老成,法度謹嚴而意態生動。雖無雄渾之氣勢,卻具晋唐書法的風致。他的書風較少具有火氣,在盡興的書寫中,往往流露出溫文儒雅之氣。

评论(1)

热度(94)